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德語:Violinkonzert e-Moll op. 64)是孟德爾頌的第64號作品,也是其最後一部重要的協奏曲,在世界上最為流行,同時也是最常被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按照常見的演奏速度,演奏本曲需要半個小時。這支小提琴協奏曲同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主要的唱片公司,例如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CCA等都曾出版過這四首協奏曲的專輯。

孟德爾頌從1838年開始構思這支曲子,一直到1844年才完成,前後歷時7年。第二年1845年3月13日在萊比錫進行了首演,不過作曲家本人未能擔當指揮。在創作本曲的過程中,孟德爾頌一直向他兒時的好友,小提琴演奏家費迪南·大衛徵求意見。孟德爾頌曾經在12到14歲之間寫過一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不過這支曲子遠不如e小調的有名,也很少被演奏。同一時期他正在創作弦樂交響曲。1951年耶胡迪·梅紐因修改並演奏了這支d小調協奏曲,從而使它重新被世人所知。

 

歷史[編輯]


孟德爾頌並沒能在第二年冬天寫出這支曲子,而是又花了6年時間,之所以用了這麼長時間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孟德爾頌對自己的第三交響曲產生了懷疑,他曾受腓特烈·威廉四世邀請前往了柏林,而這一段時光並不愉快。不過孟德爾頌和大衛在此期間一直保持著通信聯絡,孟德爾頌經常向大衛請教技術和創作上的建議。實際上,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最早的有小提琴演奏者參與其中的曲目之一,它也影響了很多後世的作品創作。孟德爾頌的簽名顯示,完成的日期為1844年9月16日,但是直到首次公演,孟德爾頌仍然在向大衛尋求建議。1845年3月13日,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在萊比錫首演,費迪南·大衛負責小提琴獨奏。由於疾病孟德爾頌沒能指揮首演,首演指揮家為丹麥作曲家尼爾斯·加德。1845年10月23日,孟德爾頌首次親自指揮這支曲子,小提琴演奏者依然為費迪南·大衛1835年,孟德爾頌被任命為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他指定自己的兒時好友,小提琴手費迪南·大衛樂團首席。這次合作促成了了本支協奏曲。在1838年7月30日寄給大衛的一封信中,孟德爾頌寫道「我希望在下一個冬天為你寫一支小提琴協奏曲。我的腦海中飄蕩著一支e小調的曲子,它的開頭使我無法平靜】。

 

樂章

這支曲子包含三個樂章,它們的節奏標記如下:

  1. 很熱情的快板(義大利語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e小調
  2. 行板(義大利語AndanteC大調
  3. 不太過分的快板 – 非常歡快的快板(義大利語Allegretto non troppo – Allegro molto vivaceE大調

 

影響

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影響了很多作曲家,他們將這部協奏曲的形式用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比如說,柴可夫斯基在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中同樣將華彩樂章放在再現部的前面,而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則把華彩樂章作為發展部的擴展。在這支協奏曲之後很少有作曲家不再寫出華彩樂章,像莫扎特或貝多芬時代那樣任由獨奏小提琴發揮。不間斷的演奏方法同樣影響了一些作曲家,比如李斯特第2鋼琴協奏曲

這支協奏曲剛一出演就獲得了巨大成功,初演之後獲得了批評家們的好評。在19世紀末,就被認為是演出曲目中最偉大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它也成為了孟德爾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即便20世紀初孟德爾頌的音樂地位下降時,這首曲子仍然經常被演奏。1906年,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約瑟夫·姚阿幸在他75歲的生日宴會上曾說過:

這部作品名聲很大使得很多小提琴演奏家都試圖征服它。因而幾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家都曾經錄製過這首曲子,甚至包括那些早期小提琴藝術家或是留存作品很少的演奏者,比如歐仁·伊薩伊。即便如此,這支曲子依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通常被認為有一定的難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