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01 Fri 2018 22:00
106學年度組織章程
- May 26 Sat 2018 02:54
2017社團歷史
2017年,是社員感情最好,音樂部分也最有創新的一屆。這一年除了繼承過去的傳統跟精神,也做了許多新的突破。10月受吳德蕊校友的邀請,一同在學姊的音樂座談會演出,除了增加校內知名度外,也啟發了我們對音樂的新理念。12月的聖誕音樂會,第一次用流行樂跟動漫歌進行演出,得到非常熱烈的迴響和支持。在河堤社區的表演,以全新的樂曲風格和精彩的主持,把音樂傳播到校園之外,也讓更多人認識小提琴社。之後的寒假訓練和寒假服務隊,除了跟社員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羈絆,也延續了樂於服務的精神。而第14屆成果展「深紅色的天空與藍玫瑰」更是顛覆以往大家對小提琴社嚴肅的印象。除了佔了絕大部分的電影、動漫、遊戲配樂的精彩演出外,也第一次使用故事及圖片串場,讓整歌曲更加連貫,也讓音樂更加深刻。
- May 24 Thu 2018 14:00
歌劇 波西米亞人
向大家誠心推薦, 高雄 春天藝術節 一年一度 強擋大製作 黃金陣容, 歌劇波西米亞人, 舞台華美, 世界各地來的演員共聚一堂, 樂曲動聽, 劇情精彩, 適合全家一起欣賞, 找我購票 有八折優惠, 提早訂票才能有好位子喔!
- May 20 Sun 2018 23:00
成果展照片出來啦~
- May 18 Fri 2018 10:00
《古典創客》莊東杰與高雄市交響樂團
- May 17 Thu 2018 22:26
成果展影片出來啦~
- May 07 Mon 2018 22:00
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約翰·湯納·威廉斯(英語:John Towner Williams,1932年2月8日-),通常簡稱為約翰·威廉斯或約翰·威廉斯,生於美國紐約市長島,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電影配樂家,在長達6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創作許多電影史上最為世人所熟悉的電影音樂,如《星際大戰系列》(已上映的全部8部)、《大白鯊》、《超人》(第一和第四部)、《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已上映的全部4部)、《E.T.外星人》、《小鬼當家》及續集《小鬼當家II:迷失在紐約》、《虎克船長》、《侏羅紀公園》及續集《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戰馬》、《海神號遇險記》、《摩天大樓著火記》、《太陽帝國》、《七月四日誕生》、《藝伎回憶錄》、《決戰時刻》、《慕尼黑》、《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前三部,以及《林肯傳》等。他與數位世界著名導演都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如喬治·盧卡斯、奧利弗·斯通、克里斯·哥倫布、史蒂文·史匹柏等,特別是與史蒂文·史匹柏之間近四十年的合作(所有其執導的電影中只有《紫色》和《間諜橋》兩部不是由約翰·威廉斯配樂的),創下了世界電影史上導演與作曲家合作時間最長的紀錄。
約翰·威廉斯還曾為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創作了主題音樂並擔任音樂總監(分別為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2年的鹽湖城冬奧會),並為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news,簡稱NBC)的《NBC晚間新聞》、《NBC周日足球之夜》譜寫了節目中所需使用的配樂,1986年7月3日至6日,紐約為自由女神像落戶紐約100周年舉行了為期4天的盛大慶祝活動,時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及第一夫人南茜·里根親自到場發表演說,約翰·威廉斯也是該場盛會的音樂總監。此外,他還為電視劇集《迷失在太空》和《巨人家園》譜寫了背景配樂。
- May 07 Mon 2018 18:00
金右手 什洛莫·敏茨
什洛莫·敏茨(Shlomo Mintz)1957年10月30日生於莫斯科,猶太後裔,2歲時遷居以色列。大約5歲的時候,他迷上了小提琴,開始隨匈牙利籍著名小提琴教授伊洛娜·菲赫爾(Ilona Feher 於1901年12月1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於1988年1月在以色列的霍隆逝世。她是歐洲中部小提琴學院派的最後一位代表性人物,也是一位值得被銘記的小提琴導師)學琴。敏茨在伊洛娜的指導下,演奏技藝進步很快。其間,他還多次去小提琴大師謝林那裡上課。謝林對敏茨的天賦和才華十分看好,認定他日後必成大器。
敏茨9歲首次登臺演奏,年僅11歲時便與祖賓梅塔指揮的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進行了自己的首演(1968年秋,在一場原本應由帕爾曼擔任獨奏的音樂會開始前,帕爾曼因故不能到場。於是,11歲的敏茨臨時替代帕爾曼,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成功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引起巨大的轟動。這次成功的演出不僅使敏茨的名聲大振,還引起了斯特恩的重視)。並于16歲時在以撒·斯特恩的贊助下與匹茲堡交響樂團合作進行了在卡耐基音樂廳的首演,此後又在斯特恩的推薦下進入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隨小提琴教母陶樂絲·迪蕾門下學習。23歲應卡拉揚之邀,他首次參加薩爾茨堡音樂節,並舉行了個人獨奏音樂會。
- May 02 Wed 2018 21:28
106學年度 3-4月 帳目公開
- Apr 09 Mon 2018 15:00
名曲欣賞--【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德語:Violinkonzert e-Moll op. 64)是孟德爾頌的第64號作品,也是其最後一部重要的協奏曲,在世界上最為流行,同時也是最常被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按照常見的演奏速度,演奏本曲需要半個小時。這支小提琴協奏曲同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主要的唱片公司,例如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CCA等都曾出版過這四首協奏曲的專輯。
孟德爾頌從1838年開始構思這支曲子,一直到1844年才完成,前後歷時7年。第二年1845年3月13日在萊比錫進行了首演,不過作曲家本人未能擔當指揮。在創作本曲的過程中,孟德爾頌一直向他兒時的好友,小提琴演奏家費迪南·大衛徵求意見。孟德爾頌曾經在12到14歲之間寫過一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不過這支曲子遠不如e小調的有名,也很少被演奏。同一時期他正在創作弦樂交響曲。1951年耶胡迪·梅紐因修改並演奏了這支d小調協奏曲,從而使它重新被世人所知。
- Mar 20 Tue 2018 20:00
106學年度 琴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