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波蘭在歷史上雖恩怨難解,文化上因位置毗鄰、血緣相近,經常往來互動。波蘭裔小提琴巨擘維尼奧夫斯基曾在奧爾之先,於聖彼得堡音樂院作育英才,開啟「俄國小提琴學派」。而柴科夫斯基第三交響曲中的波蘭舞曲則讓此作被暱稱《波蘭》。NSO將兩者之作並列,解讀因交流激發出的火花。
 

被喻為「帕格尼尼再世」的維尼奧夫斯基八歲時被巴黎音樂院破格錄取,11歲畢業。17歲時完成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對他易如反掌的技法,對獨奏者則構成莫大的挑戰,特別是第一樂章的雙音及輝煌的裝飾樂段。輕聲呢喃而有「祈禱」之稱的第二樂章夾在前後兩個光芒四射的樂章之間,留給聆者片段舒緩的空間。
 

第三交響曲在柴科夫斯基同類作品中獨具一格,唯一使用大調,並包含五個樂章。柴科夫斯基仰慕舒曼,此曲的五樂章形式及曲中開朗樂觀的氣氛,明顯受後者同為第三號的《萊茵》交響曲影響。音樂學者曾表示,若舒曼是俄國人,他也會有相同的樂念。

 

小提琴|陳銳

陳銳是一名小提琴家,重新定義了二十一世紀古典音樂家的身份內涵。他出色的音樂生涯,透過媒體觸及的聽眾多達數百萬,遍佈全球的跨度,從他和世界各地的頂級樂團、音樂廳的合作交流,可見一斑。

陳銳首度在二〇〇八年的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及二〇〇九年的伊莉莎白音樂大賽以首獎之姿嶄露頭角,巡演足跡走過歐洲、亞洲、美國以及他度過成長階段的澳洲。他於二〇一七年簽入迪卡唱片旗下,和倫敦愛樂交響樂團共同錄製新專輯,期望即將問世的新作能接續索尼唱片前三部作品的好評——首部作品集《炫技》(“Virtuoso”)榮獲回聲音樂古典獎——再創佳績。

對音樂教育,陳銳的投入不遺餘力,並以一系列兼具效果與笑果的自製影片鼓舞年輕一代學音樂的人。網路的推廣讓他的演出常常一票難求,也為席間聽眾的群像,帶來嶄新的面孔。

 

演出曲目

劉博健:委託創作
維尼亞夫斯基: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

場次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