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終於快考完了~~
後天4/22(六)要成果展小彩哦!!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Uacv4h9IU

《吉普賽舞曲》(Tzigane)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1875–1937)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拉威爾在某些場合常被人和德比西同時提起,但是他們的風格並不相同。他的作品裡也已經有“爵士”的影子,但是這首《吉普賽舞曲》裡沒有,用的是吉普賽人的格調素材。《吉普賽舞曲》,根據他們居住的地點,也被叫做吉普賽人或波西米亞人。《吉普賽舞曲》是沉重的、狂野的,不象《流浪者之歌》在中間有一個慢速的抒情段落,它沒有任何講究“優美”的歌調旋律。在這一方面,拉威爾比薩拉薩地要深沉一點。拉威爾是配器大師,善於用各種樂器“調製”出特殊的色彩。《吉普賽舞曲》裡最明顯的特徵,是使小提琴和樂隊合作,發出好多新奇的音效來,這也是它使後人大為佩服的地方。創新為貴啊!樂曲一開始就是小提琴的帶有某種悲壯感的獨奏,長長的58個小節,沒有任何伴奏,讓獨奏者用小提琴的低音弦奏出剛烈、自由和蒼涼的濃重調子,仿佛聽到一位歷盡滄桑的吉蔔賽人在訴說他的艱難生涯。裡頭的那個主題,將在以後被不斷變奏。在獨奏小提琴用複雜和華麗的技巧作了痛快的敘說後,獨奏小提琴奏出一連串震音,樂隊用豎琴開頭來加入,表明,這位吉普賽人的小樂隊要和它的小提琴領隊共同演奏了。隨著獨奏小提琴震音停止,豎琴也由樂隊的其他樂器接替。小提琴就清楚完整地奏出前面提到的那個主題,表明吉普賽人的舞蹈開始了。由於其音樂內涵比較深,技巧難度又非常高,所以它是小提琴家們爭相獻技的優秀樂曲,也是小提琴比賽的常見曲目。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影片15.JPG

投影片16.JPG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琴累了看這個~

https://www.viddsee.com/video/guang/nmo7y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影片12.JPG

投影片13.JPG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晚安~
距離成果展只剩下26天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部記得超弓法~
小夜曲到第3樂章而已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浪漫樂派時期:時間是從一八二○年~一九○○年。
  筆者相信,今日一般愛樂大眾所欣賞的古典音樂曲目中,浪漫樂派時期的作品一定佔了最大的比例,何以見得呢?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坊間音樂書籍中所介紹的「重要大作曲家」名單,其中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大概總會佔個六、七成。從整個西洋音樂史來看,遠的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不說,即便是只從巴洛克時期到今天,將近四百年的歲月中,浪漫樂派時期僅佔八十年左右,但被列入重要大作曲家名單的比例卻那麼高,這一個時期的人才輩出以及音樂的受歡迎便可見一斑了。
  熟悉西洋藝術史的人都知道,整個十九世紀,歐洲都籠罩在一股巨大的浪漫主義思想潮流之中。浪漫主義其實就是一種與古典主義相對立的思想。前面我們曾提到,古典樂派時期的音樂著重的是形式與規則,它要表現出形式上客觀的美感。浪漫主義既然與古典主義相反,那麼浪漫樂派的音樂便是要打破舊有的形式與規則,這時期的作曲家認為,音樂的主要功能是要反映出他們的情感,形式只是一種表達的媒介,所以當舊形式不足以滿足需求時,他們就任意的去加以變更。因此浪漫時期雖然延用了許多古典時期便已使用的音樂形式,但樂曲在內容上卻更自由、更不受約束。由這樣一個觀念所引起的現象之一,就是長達一個小時以
上的龐大交響曲和短至不到一分鐘的小曲子,在這個時期都同時並存,整個音樂世界因此也變得更多采多姿了。

  綜合浪漫樂派時期的音樂表現,這個時期的特色有以下幾點:
  1.標題音樂的確立:也許有人會問:「標題音樂怎麼會是到浪漫時期才確立的呢?海頓的許多交響曲不是也有著像是『驚愕』、『軍隊』、『時鐘』等等的標題,而貝多芬的『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則更有名了,難道這些曲子不是標題音樂嗎?」,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在這兒我們必須說明的是,並不是樂曲冠上了一個標題,它就是屬於「標題音樂」。
  所謂「標題音樂」,是指作曲家為了藉由音樂來描寫某一個故事或者是某一種情景的氣氛,於是他就應用描寫式的旋律或節奏,甚至是模仿真實聲音的擬音效果,來具體表示出樂曲內容的音樂。所以標題音樂除了有標題外,作曲者通常也會附上說明樂曲內容的文字,好讓聆賞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曲者的創作意圖。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0j-7JXCpo

巴赫這首「雙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BWV1043」是他在萊比錫擔任民間音樂團體Collegium Musicum的音樂總監時所寫,大約是17301731年間完成的作品,但也有學者認為是17171723克滕Köthen)時期的作品。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洛克,一個金碧輝煌的大時代,歐洲音樂藝術的顛峰時期!

獨奏家們以精湛、舉重若輕的演奏技法,重現兩百多年前樂壇百家爭鳴的榮景、萬花齊放的璀璨風華,並精選演奏廳的絕佳音場、甜美的樂器音色加上層次豐富的細節,將「韋瓦第」、「海頓」、「泰勒曼」、「克里斯騫 • 巴赫」這四大名家的美韻盡收耳底,也為巴洛克及古典協奏曲立下新的標竿。請您一同欣賞現代技巧與古代樂章的衝擊與融合,完美詮釋協奏曲中獨奏家與樂團間之競合。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