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聖誕節,分享一首有關聖誕的曲子 — J.S. Bach: 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 (Cantata no.147)
「心、口、行為、與生命」
J. Bach曾為周日的教會禮拜和宗教節日寫下約兩百部以宗教歌詞為主的Church Cantata,即教會清唱劇。而其中編號147的這一套清唱劇雖然是由兩部分共十曲組成,但是由於之中的第六首聖詠 "耶穌,眾人仰望的喜悅" 甚為人們所喜愛,再加上其讚揚耶穌的歌詞內容很適用於節慶的場合,因此現在的演出多半喜歡選擇以各式的展演版本,來單獨呈現這首原為聖詠的曲子。
這首樂曲是顯示對位法創作、複音音樂的最佳例子:主旋律其實世人聲演唱的部分,樂曲起手的一連串三連音只是根據人聲旋律部分使用對位法創作的聲部。四部人聲合唱加上各器樂聲部從合唱旋律演化成的對位創作,各部旋律互相獨立卻又十分和諧,展現出巴哈對於對位法的熟練技巧。而起首的三連音同時也指陳了西方宗教中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神學概念。
"耶穌,世人渴望的喜樂" 在Cantata中的編制是雙簧管,小提琴,中提琴、數字低音,再加上合唱的聲部。鋼琴家Myra Hess在聽到此曲時深受感動,便在1926年出版了這首聖詠的鋼琴改編版;而此改編版的最大特色就在於Myra Hess忠於原作的態度,所以可以說這首鋼琴版的聖詠,雖是一個改編版,但它仍忠實地呈現了Bach 音樂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不知道有沒也看過「琴之森」,裡面就有莫札特的k310
A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K. 310)是莫札特創作的一首鋼琴奏鳴曲。此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份存疑的作曲者
目前為止,誰是真正的作者,音樂界至今仍未有一個共識。樂曲於1820年首先出版,當時樂譜所標示的作者是「海頓」,因而令不少人猜測所指的是「交響曲之父」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的作品。更為此作品編作了一個故事:指某一年的聖誕節,海頓為在埃斯特哈齊(Esterházy)的樂師們編寫了這首樂曲,作為聖誕派對時的玩樂。但是經過學者的反覆翻查當時的文獻及海頓自己的紀錄,卻從來找不到任何和本曲有關的資料。後來又有人聲稱「海頓」其實是約瑟夫的弟弟米高·海頓,同樣也得不到證據支持這說法。
後來有學者推論樂曲的作者應該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父親雷歐波得·莫札特(Leopold Mozart),原因是他們發現了雷歐波得·莫札特的其中一首作品手稿《音樂雪橇》(The Musical Sleigh-Ride)中,運用了叢鈴、棘輪及其他類似的敲擊樂器,因而有這樣的推斷。不過,這個假設很快亦被推翻,原因是後來的研究發現雷歐波得·莫札特只是負責抄寫這首作品的樂譜而已,而並非作品的作曲者。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ro Hakase 葉加瀬太郎 1968年出生日本的大阪,4歲學習小提
琴,13歲獲得全日本學生音樂競賽第二名,17歲獲得南斯拉夫國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約翰·湯納·威廉斯(英語:John Towner Williams,1932年2月8日-),通常簡稱為約翰·威廉斯或約翰·威廉斯,生於美國紐約市長島,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電影配樂家,在長達6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創作許多電影史上最為世人所熟悉的電影音樂,如《星際大戰系列》(已上映的全部8部)、《大白鯊》、《超人》(第一和第四部)、《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已上映的全部4部)、《E.T.外星人》、《小鬼當家》及續集《小鬼當家II:迷失在紐約》、《虎克船長》、《侏羅紀公園》及續集《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戰馬》、《海神號遇險記》、《摩天大樓著火記》、《太陽帝國》、《七月四日誕生》、《藝伎回憶錄》、《決戰時刻》、《慕尼黑》、《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前三部,以及《林肯傳》等。他與數位世界著名導演都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如喬治·盧卡斯、奧利弗·斯通、克里斯·哥倫布、史蒂文·史匹柏等,特別是與史蒂文·史匹柏之間近四十年的合作(所有其執導的電影中只有《紫色》和《間諜橋》兩部不是由約翰·威廉斯配樂的),創下了世界電影史上導演與作曲家合作時間最長的紀錄。
約翰·威廉斯還曾為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創作了主題音樂並擔任音樂總監(分別為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2年的鹽湖城冬奧會),並為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news,簡稱NBC)的《NBC晚間新聞》、《NBC周日足球之夜》譜寫了節目中所需使用的配樂,1986年7月3日至6日,紐約為自由女神像落戶紐約100周年舉行了為期4天的盛大慶祝活動,時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及第一夫人南茜·里根親自到場發表演說,約翰·威廉斯也是該場盛會的音樂總監。此外,他還為電視劇集《迷失在太空》和《巨人家園》譜寫了背景配樂。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洛莫·敏茨(Shlomo Mintz)1957年10月30日生於莫斯科,猶太後裔,2歲時遷居以色列。大約5歲的時候,他迷上了小提琴,開始隨匈牙利籍著名小提琴教授伊洛娜·菲赫爾(Ilona Feher 於1901年12月1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於1988年1月在以色列的霍隆逝世。她是歐洲中部小提琴學院派的最後一位代表性人物,也是一位值得被銘記的小提琴導師)學琴。敏茨在伊洛娜的指導下,演奏技藝進步很快。其間,他還多次去小提琴大師謝林那裡上課。謝林對敏茨的天賦和才華十分看好,認定他日後必成大器。
敏茨9歲首次登臺演奏,年僅11歲時便與祖賓梅塔指揮的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進行了自己的首演(1968年秋,在一場原本應由帕爾曼擔任獨奏的音樂會開始前,帕爾曼因故不能到場。於是,11歲的敏茨臨時替代帕爾曼,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成功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引起巨大的轟動。這次成功的演出不僅使敏茨的名聲大振,還引起了斯特恩的重視)。並于16歲時在以撒·斯特恩的贊助下與匹茲堡交響樂團合作進行了在卡耐基音樂廳的首演,此後又在斯特恩的推薦下進入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隨小提琴教母陶樂絲·迪蕾門下學習。23歲應卡拉揚之邀,他首次參加薩爾茨堡音樂節,並舉行了個人獨奏音樂會。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德語:Violinkonzert e-Moll op. 64)是孟德爾頌的第64號作品,也是其最後一部重要的協奏曲,在世界上最為流行,同時也是最常被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按照常見的演奏速度,演奏本曲需要半個小時。這支小提琴協奏曲同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主要的唱片公司,例如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CCA等都曾出版過這四首協奏曲的專輯。
孟德爾頌從1838年開始構思這支曲子,一直到1844年才完成,前後歷時7年。第二年1845年3月13日在萊比錫進行了首演,不過作曲家本人未能擔當指揮。在創作本曲的過程中,孟德爾頌一直向他兒時的好友,小提琴演奏家費迪南·大衛徵求意見。孟德爾頌曾經在12到14歲之間寫過一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不過這支曲子遠不如e小調的有名,也很少被演奏。同一時期他正在創作弦樂交響曲。1951年耶胡迪·梅紐因修改並演奏了這支d小調協奏曲,從而使它重新被世人所知。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小提琴家大衛蓋瑞傳奇故事
大衛蓋瑞是現代相當有名的德國小提琴家,傳聞大衛蓋瑞在4歲時,便無師自通拉小提琴,展現他對小提琴的天賦才能,而到了13歲時,更與古典音樂大廠Deutsche Grammophon簽約出道,並嘗試將搖滾與古典樂融合,是現代受歡迎的創新小提琴家之一!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童之後,大師之前 - 小提琴家 張莎拉
三十歲,對於許多古典音樂家而言,是剛站穩腳步,預備建立起舉世名聲的開始,但對出身於1980年的韓裔美籍小提琴家張莎拉而言,卻是她已闖蕩樂壇二十餘年的里程碑。當年演出還需要父母陪同、在飯店寫功課的小女孩,如今已是獨自一人帶著行李箱、走遍世界各大洲的獨奏家。去年張莎拉第三度造訪台灣,參與2011 NTSO國際音樂節,也讓《MUZIK》有機會親身專訪這位當時造成音樂旋風的傳奇神童,與讀者一同分享她與眾不同的音樂歷程。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石讓(日語:久石 譲/ひさいし じょう ,1950年12月6日-),本名為藤澤守(日語:藤澤 守/ふじさわ まもる ),是日本的作曲家、編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於長野縣中野市出生,日本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科畢業。其女兒麻衣為歌手。
藝名「久石讓」名稱源自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他選用與「昆西·瓊斯」發音相近的漢字「久石讓」(Kuishi Jō),再將「久」由音讀改為訓讀,就變成了現在的藝名(Hisaishi Jō)。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時候就開始練習鋼琴,17歲開始師從於坪井伸親學習作曲和交響編曲。
以電視劇、動畫、電影等藝術作品為中心提供樂曲。通過為電視劇《醫龍-Team Medical Dragon-》系列配樂而引人注目。
2014年開始,重點放在了項目「SawanoHiroyuki[nZk](サワノヒロユキヌジーク)」的啟動。
2015年5月,作品《進擊的巨人BGM》獲得了2014年度JASRAC獎銀獎。
為動畫所進行的配樂具有令人震撼的激昂感。因富有衝擊性而常被冠以「神曲」名號雖然容易招黑。如「拔劍神曲」「βios」、「核爆神曲」「aLIEz」等。所創作的BGM作品名多為數字、字母、日文平/片假名等組合,富有想像力,其各首BGM的名稱通過變形轉化可以變成作品或者其中角色的名字等。被稱為開創了「臉滾鍵盤式BGM起名法」的先河。
其實他不僅僅擅長那些動靜大的曲目。雖說不少曲子都有聽了可以讓人走上戰場或者拆了自家房子的衝動,他也有不少出乎意料的安靜抒情、催人淚下的曲目,例如「前奏曲-We are not alone-」、「itsuka」(總有一天)和早在《醫龍》中出現的經典曲目「aesthetic」(審美)雖然說Aesthetic據說是劇裡面出現啪啪啪時候的背景音樂。總覺得歌名其實是Anaesthetic(麻藥),然而澤野臉滾鍵盤打錯了
關於同時具有震撼和催淚的能力,對比澤野弘之對自己神曲的變奏版便可,例如「βios」和「βιοζ-δ」、「aLIEz」和「aLIEz [mZk ver.]」。
UC作曲家
他與Aimer從《機動戰士高達UC》起開始合作,成為很好的朋友,到2014年共同孕育出專輯《UnChild》。所以經常可以聽到Aimer作品裡那些熟悉的鬼才節奏,以及澤野部分署名作品裡人聲部分熟悉的Aimer抒情嗓音。
在澤野的後宮中還包括小林未郁、mizuki、cyua、Gemie、Aimee Blackschleger等人,好基友mpi等。
曾為自己的作品填過詞雖然寫出來有幾率變成「aLIEz」型的亂碼,也喜歡使用後宮為他填寫的德語歌詞。
2017年7月2日,結束與Legendoor事務所的合約,成為VV-ALKLINE事務所的代表。
作品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斯·弗洛里安·季默(德語:Hans Florian Zimmer,德語:[ˈhans ˈfloːʁi̯aːn ˈtsɪmɐ](
發音);1957年9月12日-),是一位知名的德國電影配樂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由他配樂的電影,超過150部,其中包括1995年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動畫電影《獅子王》(1994年)、《紅潮風暴》(1995年)、《紅色警戒》(1998年)、《神鬼戰士》(2000年)、《最後的武士》(2003年)、《黑暗騎士》(2008年)、《全面啟動》(2010年)、《自由之心》(2013年)、《星際效應》(2014年)。
季默早期的職業生涯都是在英國發展的,曾經是夢工廠負責人之一,與該公司的其他配樂作曲者一同成立遙控制作公司(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之後搬到美國定居。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羅(Edouard Lalo,1823-1892)是在法國里爾(Lille)誕生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中提琴家。比較有名的作品有西班牙交響曲(相當於小提琴協奏曲第2號),大提琴協奏曲等。他的歌劇『伊斯的國王』現在都不會有人上演,但其序曲則偶而會有演奏機會。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空之城
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於1986年8月2日所推出的一部長篇動畫電影,作品的原作、導演、劇本和角色設定皆由宮崎駿來擔任。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石讓
《天空之城》是讓許多動畫迷感動的作品,而裡面那段揉合悲傷與美好記憶的旋律,更是讓人泛起甜蜜與哀愁的漣漪。而這段動人的吟詠,是來自久石讓敏感細緻的心靈。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作曲家簡介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nzaoviolin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