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進行曲
作品簡介
此首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札特的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A大調,K三三一,這首樂曲雖然名為奏鳴曲,但樂曲構造卻全無奏鳴曲型式的風格,因其最後一個樂章標示「土耳其風」,因而有了這個名稱。
一七七八年,二十二歲的莫札特離開故鄉薩爾斯堡,到曼海姆小住時,與宮廷教堂歌手的女兒雅洛西亞‧韋伯相戀,並為她做了曲子「女高音的敘唱與詠唱」,可是在父親的反對下,不得不與母親移居巴黎,不料母親竟在巴黎染病去世。此時期所作之土耳其進行曲,一般認為是欲贈送雅洛西亞的小夜曲,也或許是安慰病床上母親的搖籃曲,總之是藉著奏鳴曲之名所作具有法國風的優雅組曲。
第三樂章是類似迴旋曲式的架構?因為要成立迴旋曲的條件必須是:有一個主題與若干個副題旋律交錯出現,其中主題出現三次以上,副題出現兩次以上,形成五個以上對等的部份。但是這裡的第三樂章,土耳其風的主題(B)出現兩次,進行曲的主題(A)出現三次,末尾還附有一個尾奏(Coda),所以就架構組成上是:B-A-C-A-B-A-Coda,則進行曲風的主題應為主部,而土耳其風的主題則成為副部,副部出現於主部之前,並插入新發展的C樂段,最後還有尾奏,是一種近似迴旋曲式的架構。隨著土耳其主題的再現與反覆為此樂章一開始的氣氛,經營出異國的情調,也為此贏得「土耳其進行曲」的稱號。
在莫札特使用土耳其題材於此樂章之前,貝多芬就曾經寫過一首B大調的「土耳其進行曲」,所不同的是,莫札特加入性格分明的進行曲旋律,強化耳土其軍隊饒勇善戰的特性,並以A大調與a小調的巧妙轉換,不僅讓主題特性有更漂亮的呈現,也成為KV 331樂曲的特徵。
A大調第11號鋼琴奏鳴曲,K331,是奧地利音樂家莫札特的音樂作品。創作日期有兩個說法:一是於1783年於維也納或薩爾茨堡創作;亦有另一個說法,是於1778年於法國巴黎時創作。
結構
樂曲共分為三個樂章:
第1樂章:優雅的行板(Andante grazioso)-是一首包括西西里主題和六個變奏的變奏曲,A大調。
第2樂章:小步舞曲(Menuetto),A大調及D大調。
第3樂章:「土耳其進行曲」(Alla Turca),小快板(Allegretto),a小調及A大調。
由於三個樂章均以A音為主調,所以本曲屬單一主調樂曲(homotonal)。
演奏時間為 24 分鐘。
「土耳其進行曲」是其中一首最為人所熟悉的作品,其曲調流行於17、18世紀的歐洲。作曲家以模倣土耳其管樂團巡遊時所奏的音樂加以改良而寫成。當中鋼琴手需要以一種稱為「土耳其式停頓」(Turkish stop)的彈奏手法,以營造具敲擊性的效果。莫扎特後來亦曾在歌劇《後宮誘逃》中使用這種曲調。
音樂引用
不論在嚴肅音樂或流行音樂層面,本曲都多次被作引用。
德國作曲家雷格(Max Reger)於1914年創作的管絃樂作品《莫扎特主題、變奏及賦格曲》,採用了第1樂章的主題。香港流行歌手藍奕邦的《快樂王子》,引子及結尾部份亦用上了第1樂章的主題部份。香港動畫《麥兜故事》插曲《仲有最靚嘅豬腩肉》則以第3樂章為主調。香港無綫電視處境喜劇《同事三分親》的片頭曲亦以第3樂章主題作改編。日本遊戲命運石之門的續作命運石之門0用上了第1樂章。
參考資料
http://teastation.pixnet.net/blog/post/24285343
留言列表